免費法語學習資源 - Nouvelle Vague 新浪潮法國文藝學院

2024巴黎奧運開幕式的亮點:偉人阿莉米(Gisèle Halimi)

2025-01-20

我們知道,自由(la liberté)平等(l’égalité)博愛(la fraternité)是法國自我標榜和期許的三大關鍵詞,這個主題在精采的奧運開幕式也完整呈現在全球的觀眾眼前。

 

不過眼尖的人也發現,還有另一種形式的博愛出現在表演節目中,那就是「la sororité」──姊妹之情

 

說到「sororité」,很多人可能沒看過這個詞。的確,在日常生活中是沒那麼常接觸到,但它的重要性近年來可是與日俱增。由於傳統慣用的「fraternité」是從拉丁文「frater 」(兄弟)演變而來,狹義而言並不包括女性,因此才出現了特別指女性的「sororité」(拉丁詞源soror)。

 

第一位使用這個詞彙的人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大作家拉伯雷(François Rabelais)。到了二十世紀初期,曾經短暫被用作女童軍的術語。1970年代,正式被女性主義運動所採用表示女性之間的團結,強調彼此有共同生活經歷、社會角色、性別不平等的遭遇。

 

在奧運開幕式「la sororité」的節目中,十座金色雕像在塞納河畔接連緩緩升起,個個神采煥發、英氣逼人。眾人隨即在轉播畫面上看到她們的名字和生平貢獻,這十位偉大的女性人物分別是:

 

  1. Olympe de Gouges (1748-1793):文人、政治家
  2. Alice Milliat (1884-1957):運動家
  3. Gisèle Halimi (1927-2020) : 律師、政治家
  4. Paulette Nardal (1896-1985):知識分子、記者、作家
  5. Jeanne Barret (1740-1807):探險家、植物學家
  6. Christine de Pizan (1364-1431 ?):文人、哲學家、詩人
  7. Louise Michel (1830-1905):小學老師、作家、無政府主義與女性主義運動家
  8. Alice Guy (1873-1968):電影導演、編劇、製作人
  9. Simone Veil (1927-2017):政治家、法官
  10. Simone de Beauvoir (1908-1986):哲學家、作家


這份名單其實很有意思。其中,吉賽兒·阿莉米(Gisèle Halimi,1927-2020)是與我們所處的時代最接近的。那麼,她是誰?

她是一位法國和突尼西亞籍的律師、女性主義者與政治家,一生致力於捍衛人權,特別是女性權利和獨立運動中的被壓迫者,成為法國女性主義運動中的傳奇人物。

 

阿莉米自年輕時便展現出對不公義的敏感與反抗精神。在家中,她挑戰傳統性別角色,拒絕遵從父母安排的婚姻道路,積極追求學業,最終成為律師。她的法律事業始於1950年代,當時她為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(FLN)成員辯護,這些成員因抗議法國殖民統治而遭到逮捕。但她並不止於法庭辯護,還聯合像西蒙·波娃(Simone de Beauvoir)等知名女性主義學者,透過媒體揭露法國軍隊在阿爾及利亞戰爭期間的暴行,將此議題廣泛傳播,引發國際關注。

 

作為女性主義的重要推動者,哈利米在1971年簽署了著名的《343宣言》,這份宣言集合了數百名承認自己曾經墮胎的女性,公開呼籲墮胎合法化。當時,法國對墮胎的禁令十分嚴格,女性缺乏對自身身體的控制權。哈利米不僅簽署了這份宣言,還於1972年博比尼(Bobigny)審判中,為幾名因非法墮胎被起訴的女性辯護。此案最終促成三名被告無罪釋放,另一人獲得緩刑,並於1975年推動通過了韋依法案(la loi Veil),確立了「自願終止妊娠」(l’interruption volontaire de grossesse)的合法性。

 

1981年,阿莉米當選國會議員,並在議會中大力推動女性平等參政權。她的影響力並不止於法國國內,從1985年起,她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聯合國內擔任法國大使和顧問,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推動性別平等,尤其是在女性參政方面。

 

阿莉米的貢獻不僅局限於法律和政治領域。她與波娃等人於1971年創立了「選擇女性權益」(Choisir la cause des femmes)協會,旨在推動保障女性的各項權利。2008年,她與該協會共同發表了一項倡議,呼籲將歐盟各國對女性最有利的法律條款擴展至所有歐盟成員國,進一步促進歐洲女性的權益平等。

 

吉賽兒·阿莉米的一生是反抗不公、捍衛女性權利的象徵,在向來絕大多數都是男性主導的法律、媒體與政治領域,為女性爭取權益,深刻影響了法國乃至世界的女性主義運動。她曾說:「我的自由只有在用來幫助它人解放的時候才有意義。」(Ma liberté n’a de sens que si elle sert à libérer les autres.)她的成就不僅改變了無數女性的命運,更為後世留下了努力不懈的榜樣。

 

就在奧運開幕的前幾個月,法國國會以壓倒性票數正式通過將墮胎權寫入憲法的決議,成為全球首例。根據媒體報導,超過八成的法國民眾支持這項改革。雖然這樣的立場不見得會被其它社會認同,但也讓我們看到法國女性數十年來,為爭取身體自主權所做的努力。甚至在奧運開幕表演上,法國官方也不避諱這種可能會被外國觀眾批評的議題,著實令人刮目相看。

:: 看更多A1互動學習內容

:: 看更多A1法文詞彙

:: 看更多A1推薦文章